仲夏暑气渐盛,在咏仲夏的古诗词中,多有消去暑热、追求清凉的内容。
(资料图片)
北宋诗人蔡确的《夏日登车盖亭》,着意刻画了诗人贬官后的闲散之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:
纸屏石枕竹方床,手倦抛书午梦长。
睡起莞然成独笑,数声渔笛在沧浪。
蔡确于元丰五年(公元1082年)拜尚书右仆射,元祐中,罢知陈州,以弟蔡砥赃败,夺职,徙安州(今湖北安陆)。夏日登车盖亭,作诗十首,此其第三首。
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贬官后的闲散心情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
“纸屏石枕竹方床,手倦抛书午梦长”,是写诗人游览了车盖亭后,便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、竹方床上看书,疲倦后,美美地睡了一个午觉。“纸屏”,指以藤皮茧纸制成的屏风。睡在屏风后面可以避免日晒,加之有石枕、竹方床可眠,自然会感到凉爽舒适,再乘着兴致看看书,好不自在。这里,既贴紧了诗题的“夏日”时令,又扣住了诗人消闲的雅趣。看了一些时间的书,有了倦意,书就从手中掉下,不由得进入了梦乡,这种情态,说明了诗人游憩车盖亭的悠哉乐哉。诗人看的是什么书,做的什么梦呢?虽然诗中没有明写,但还是可以探知到的。
诗人本题第一首写道:“公事无多客亦稀,朱衣小吏不须随。溪潭直上虚亭里,卧展柴桑处士诗。”他官卑职冷,公务不多,显得十分清闲。从“卧展柴桑处士诗”中可知他看的是陶渊明的诗。陶渊明,浔阳柴桑(今属江西)人。他远离官场,躬耕隐居,隔绝尘世。这种洁身自守的高风亮节,颇为诗人蔡确所赏识。蔡确所做的梦,显然就是耕樵处士之梦。
“睡觉莞然成独笑,数声渔笛在沧浪”,是写诗人梦醒之后获得妙悟,流露了迫切归隐之情。诗人一觉醒来,为梦所启发,立下了归隐之志,所以顿感心胸开朗,不由得莞尔而笑。《楚辞·渔父》:“渔父莞尔而笑,鼓枻而去,乃歌曰:"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,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’,遂去,不复与言。”王逸《楚辞章句》注:“水清,喻世昭明,沐浴,升朝廷也;水浊,喻世昏暗,宜隐遁也。”
描写闲散生活,委婉抒发归隐之志,便是这首诗的主旨。
北宋诗人苏舜钦的《夏意》,于夏日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、悠旷之情: 别院深深夏簟清,石榴开遍透帘明。
树阴满地日当午,梦觉流莺时一声。
“别院深深夏席清”,“夏”字点明节令,而“别院”、“深深”、“清”三词却层层深入,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氛围。“别院”即正院旁侧的小院。“深深”,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,小院深深,曲径通幽,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,竹席一领。“夏席清”,谓虽当盛夏,而小院深处,竹席清凉。
“石榴开遍透帘明”,“帘”字承上,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。诗人卧于其上,闲望户外,只见榴花盛开,透过帘栊,展现着明艳的风姿。由于有一重帷帘,隔帘而望榴花,虽花红如火,却无刺目之感。
“树阴满地日当午”,虽当夏日亭午,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,一片凉意。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,从“树阴满地”可想见绿树成林,不写树,而写阴,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幽谧。
在这清幽的环境中,诗人又在干什么呢?“梦觉流莺时一声”,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,虽然烈日当午,却已酣然入睡,待到“梦觉”,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啼鸣的清韵。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,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,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,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静。
诗的结构自然工巧。诗写昼寝,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,但直至末句才以“梦觉”字挑明,并续写觉后之情景。看似不续,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,而“日当午”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,待末句挑明,便觉悄然入梦,骤然而醒,语调活泼,避免了质直之病。
南宋诗人陆游的《夏日六言》,描绘了山阴三山夏夜的幽美景色,令人神往:
溪涨清风拂面,月落繁星满天。
数只船横浦口,一声笛起山前。
这首诗为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所作。描绘的是山阴三山夏夜的景色。六言,即六言绝句。
“溪涨清风拂面,月落繁星满天”,写雨后夏夜清新幽静的自然环境。夏日雨后,溪水见涨,清风拂来,真是心旷神怡。此时皓月已落,繁星映满天空,格外清幽宁静。
“数只船横浦口,一声笛起山前”,写夏夜水面静谧悠扬的景象。繁星下,几艘船只隐隐横斜停泊在浦口,夜静悄悄的,一声悠扬的笛声从远处的山影中传来,令人神往。
全诗短短二十四字,一句一景,虚实相生,动静相宜,将一幅清新、恬淡、静谧、悠远的山乡夏夜图呈现在读者面前,实为写景诗中不可多得的优秀诗篇。
关键词: